不久前的2014年8月28日,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在平台论坛发帖自爆1亿元坏账,并承诺全部到期借款将由红岭创投提前垫付。随后风投介入,使得红岭创投得以继续运营,明白人都之道,此时风投介入目的和意义。如此大额兑付的实现,堪称互联网金融史上的一件标志性事件。然而不久后的11月初,贷帮网爆出1280万资金逾期,涉及投资者500多人。贷帮网CEO尹飞坚持平台不跑路、不兜底,一石激起千层浪,尹飞和贷帮瞬间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。在佩服尹飞的勇气和胆魄,敢于成为行业第一个向兜底说不的人的同时,贷帮是从此一蹶不振还是继续前行,我们只能观其后续。不过红岭创投与贷帮这一前一后的鲜明对比,似乎在提醒人们,是该讨论讨论,网贷到底该不该进行兜底兑付,网贷的终极保障只能是担保吗。
有媒体报道,“刚性兑付”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大部分P2P平台的“标配”服务。不少投资者直接表示,她只投承诺保本的平台。虽然她明白发生风险后平台未必会履行承诺,但是有承诺的平台让她更放心。为了实现“刚性兑付”,平台要么承诺自己兜底,要么引入第三方融资性担保公司做担保。虽然两种方式均筑起了“防火墙”,但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假若坏账增多,“刚性兑付”或成为一纸空谈。对比国外同业,国内网贷的“刚性兑付”更像是被念歪了的经。有同行表示,对比国外行业的发展情况,国内网贷行业“刚性兑付”的特征非常明显,但在违约率高的情况下,实际上却给平台的运营带来巨大的压力。不少平台为了招揽业务,都会对客户宣传产品本息全保,这会对投资者造成一种误导,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。这种评论有点一针见血的味道。不过,很多人已经开始接受不刚兑残酷的现实,或者说有了深刻的认识,“不刚兑”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光明之路。而去担保化伴随着“不刚兑”和数据挖掘而加速。
这只是纠结中的一厢情愿。在中国的投资人思维中,刚性兑付就是一种常态,尽管也有股票这样的非刚兑付投资存在。长沙创新金融与法律服务平台“律邦融安”总经理严继光表示。中国人根本就不习惯有投资风险,一旦出现问题,平台的责任总是推脱不掉。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纯线下金融,可以与客户一对一讲解和沟通,当平台习惯隐藏贷款人信息的现实总是上演时,这又加剧了这种沟通的需要,然而,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就是网络化,它注定要淡化面对面的沟通,而本该付出的沟通成本进而转嫁为对兑付的刚性需求。倘若没了刚兑付,投资人内心增加了不确定性也情之可缘。但如果继续把刚兑付当成稳住客户的筹码,那么互联网金融也就不能叫互联网金融,而是一个没有正规拍照、彻头彻尾的黑金融。互联网金融的最大特色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,剔除风险,转化收益,而非依靠拉拢担保进行维系。
不过有一个现实我们得认真考虑。中国的金融市场还相当不成熟,这意味着投资人教育的不成熟。一味的切断担保与兑付,打击投资人的积极性成为必然。所以当前的平台应该把淡化担保作为运营的重要任务。毕竟,一个不习惯培养投资人的市场就永远不能成熟。但我们也要看到,淡化担保需要勇气,没有谁愿意失去辛苦积累的投资人。还好近期年关将至,跑路潮、倒闭潮兴起,网贷业在阵痛期后,明年的市场很可能出现更多的去担保项目,这是市场成长的结果。当然,相信来年从事数据挖掘的企业业务量将大有增长,这是一个相互助推成长的过程。严继光指出。
有学者评论,对于投资者来说,P2P平台向投资者承诺兜不兜底不是关注的焦点,关键是平台兜底的实力、或者不兜底的底气从何而来。看似没错,谁不想有本息保障?只是这摒弃了互联网的功能,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数据挖掘功能的金融,那还是互联网金融吗?没有平台想兜底,有实力好,没实力也罢,总之没有哪个平台能够保证不会发生系统性内部风险。我们又怎能要求处在局外的投资人看出平台的底气?被严格监管的银行数据披露尚只如此,又何必剑指没有强制信息披露义务的网贷机构。如果硬要说关注平台的实力,那只能看平台去担保的能力有多强。真正要做强做大的网贷企业,一定是侧重去担保化与反刚兑的企业。严继光补充到。